泸水县民族中学
关于开展“我们的县情是什么”讨论活动总结
2014年7月3日,我校组织全体教职员工进行了解放思想大讨论活动学习阶段的第三个专题“我们的县情是什么”的讨论。现将讨论结果总结如下:
一、泸水县总体情况分析
泸水县是一个集边疆、山区、多民族三位一体的县份,一直是国家、省重点扶持的边疆民族地区的贫困县。总体上仍处在一个破解基础瓶颈,加快产业培育,决战扶贫攻坚,缩小发展差距的阶段,面临优势资源加快开发与国家宏观政策限制发展,加速推进与生态环境制约,发展任务重与稳定压力大等一系列挑战。
二、存在的主要问题
(一)经济发展缓慢,农林业开发滞后,工业发展局限性突出,产业结构单一,可供开发利用资源有限。
(二)农村贫困面大,扶贫攻坚任务艰巨。
(三)农村基础设施建设投入不足,尚不完善,乡村公路路况较差。
(四)教育投入增加,但总体投入不足。特别是偏僻的农村小学,教学环境落后,优质教育资源缺乏。
(五)普及义务教育难。
三、教师建议、意见
毛主席曾经说过“没有调查就没有发言权”,作为奋斗在教育一线的教师,深刻体会到我县义务教育工作之难。主要体现在:
(一)教育目的趋于功利化,教育理念有待改变
国家实施义务教育意在整体提高国民素质。义务教育不是升学教育,也不是精英教育,教育的目的是提高国民素质,而不是为了升学率,也不是为了方便教师的考评。应改变有关教育的评价和认定,去功利化,提高教师的从业积极性。
(二)教师待遇偏低,影响教师队伍稳定性
教师廉租住房供不应求,有一些老师在学校内无房可住,只有租住在校外,给自己工作带来不便。此外,住房补贴迟迟得不到解决,县际待遇差别大,这在一定程度上影响教师工作积极性和稳定性。
(三)由于多种原因,普及义务教育成效不明显
普及义务教育难,关键是思想观念问题。其中原因主要有:
1、民族地区学生家长观念落后,普遍不关注孩子的教育问题,送孩子来上学的原因是为了享受低保,还有其它的惠农补助,在这样的动机下入学,导致学生辍学、厌学现象严重,不利于义务教育的普及。
2、大学毕业生就业难引发的“学习无用论”影响。随着高校扩招,高校毕业生越来越多,很多大学生毕业就面临失业,特别是对于农村贫困地区,攻读一个大学生实属不易,结果不能就业,一定程度上影响家长对接受教育的偏见。
3、社会环境的影响。很多初中生不愿读书,因为有工可打,他们满足于眼前的微薄的工资收入,认为不上学,自己仍可以养活自己。
综上是对我校教职员工此次专题讨论活动的总结,就义务教育普及难以及成效不明显问题,提出了自己的意见和建议。百年大计,教育为本,教育是振兴民族之魂。我们希望与政府、教育主管部门、社会各界、家庭共同协作,为普及义务教育并提高教育教学质量共同努力。
评论